《中国书画家》栏目组拍摄“祁祯”个人专题片

日期:2018-12-03677

2011年10月 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中国书画家》栏目组拍摄“祁祯”个人专题片

《墨竹图题诗》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菏泽在古时本是一片天然的古泽,由河山和雷泽简称而来。由于地处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的交界之处,自然风光集南北之精华,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菏泽的牡丹名扬天下,不仅一代大画家郑板桥为此地的风光所动,不少文人墨客也从小生长于此,所以菏泽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便是一位生长在菏泽的画家——祁祯。

清香满溢真性情---祁祯

祁祯,字德与,曾用名祁传德、祁麟云。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鄄城县。曾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承王小古、汪长庆、陆抑非教授;并得田世光、俞致贞、喻继高、孙其峰等著名书画家悉心指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博爱工程实施委员会高级画师、山东省画院特聘高级画师、海南天涯海角名人馆名誉馆长。

祁祯:“曹州这个地方现在叫菏泽,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雷泽湖对龙的传人,有着一段美妙的传说,也在我们菏泽。所以曹州人杰地灵养育了这批曹州人。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对我绘画影响最大的还是牡丹。"

可以说家乡菏泽对祁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出生于书画之乡,便注定了祁祯这辈子与书画艺术的渊源。祁祯将所有对家乡的爱,都寄托于牡丹之上。在他的工笔画创作中,牡丹是一个重要题材。但是,如果您想印象深刻及真切的读懂他的作品,不妨先听听祁祯对工笔画的见解。

祁祯:"中国工笔画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宋代以后整个群体的成就,再也没有像宋朝那样鼎盛。到了二十世纪出现了当时的大家,像于非闇、陈之佛、刘奎龄一代大家。所以在那个时候呢,也就是二十世纪我也进入了工笔画创作。学习绘画开始也就是从宋画开始,研究历代的工笔画的传统绘画技法,要揉和传统和传统结合起来,所以我就进行了大量的写生,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吸取营养,进而来补充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揉进现代意识,进行了自己工笔画的创作。所以不同于别的工笔画的地方,就是我在色彩上追求它的雅和色彩的纯净。我觉得自己一生当中追求的绘画特点就是古朴典雅、秀韵。”

其实,现代意义上的工笔画,相对于传统来说是多少有些不同的,由于当今的浮躁观念,有很多人不在去讲究传统工艺的底子。而却一味的附和当今的视觉习惯,而祁祯却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他完全不受当下某些风气的影响,坚守传统阵地,尽管年过六旬依然潜心研究传统工笔画。每当打开祁祯的作品,我们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传统功力,那文人心中的大气象,瞬间就能把观者征服。其实,真实、细腻却不落俗套,色彩淡雅使人惬意,尤其是扑面而来的传统书卷气,更是使其作品味道十足,耐看十足。

祁祯:"对于工笔画创作,有他甜的一面也有很辛苦的一面。当然创作成功以后呢。这种获得成功以后的喜悦有,但是更多的是创作当中的艰辛难。像在法国巴黎青年艺术节展出的《春酣》那种孔雀牡丹。我记忆花了五十几天 ,在我的记忆中回忆那一段也是最苦的,也是感到最幸福的时候。我有时提着俩个暖水瓶和十几个面包,昼夜不停地画。我记得最后那一次不知不觉连续画了三天三夜!所以朋友都说我有时画起画来几乎进入滞呆,可是我画起画来也是对艺术的追求了,我感觉也是自己的敬业精神。"

都说三分天赋,七分努力,要说祁祯画工笔画纯靠努力的话,未免有些片面。这一生的艺术生涯,与他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并且有过人的观察及造型天赋是紧密相连的。

祁祯常对我们说,画工笔画对于他这么一个当过兵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由于长期耐心细致地研究工笔画,祁祯本人也随之变得坚毅,沉稳,心中博大的气象被他完全浓缩于细细的笔尖。

实际上在祁祯众多的老师中,王小古先生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而这也正是王小古先生,带着他迈开了走出家乡,进入中国主流主流画坛的第一步。这段往事还要从祁祯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说起。

祁祯:"76年我穿军装的时候,就是菏泽地区,由我的老师王小古先生组织我们这一批,他感觉着在菏泽地区小有影响的这批画家来画牡丹普。他看到我画的画很高兴,当时我就给老师提出来,我说:“能不能成为老师的入室弟子啊?”  “磕头吧!”老师很高兴地说:“作为你也算是最后的学生了,也是关门弟了。但是我看到你的作品,可能你这是最快的。”  他指的最快的就是加入会子员。可是在老师故世的时候。正好几年我是第一个加入中国美协会员的。老师故世的消息传过来以后呢,我赶到掉着累穿着军装到那儿给老师说起来:老师你对我的厚望,我总算,虽然你看不到了,但是总算实现了。当时激动的那是,好多人看到这个穿军装的在这边哭的一塌糊涂,这是谁呀?。大家都说这是王老师对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写生从一切绘画技法。毫无保留的并且像填鸭式的交给我。他对我给与很深的厚望。所以总算我一生当中,在老师虽然没有看到我加入会员,但是老师给我的期望总算实现了,到八三年至今回忆起来已经近三十年了。”

现如今的祁祯,早已是一位功成的艺术家,而她的名字也早已蜚声中外,名满京城,他的巨幅花鸟画,在中央军委最高司令部悬挂,诸多国外元首及政要都收藏着他的作品。一时间祁祯的作品。轰然成为国内外政界、军界、美术馆、博物馆竞相争抢的精品。

祁祯:“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作为牡丹乡一个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我个人的愿望是,把这个绘画技法结合新的对时代的要求,创造出更多美的作品。让更多的以牡丹为题材的牡丹乡这一批画家成长起来,后继有人!作为把这个菏泽的牡丹,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的,重要绘画题材,让中国人民知道菏泽的牡丹,让世界人民也都知道菏泽的牡丹!作为我牡丹乡的一个画家,也是我最大的愿望。”

袁铭:“做为祁老师的学生,就我本人而言,我就是真心的希望,把这个绘画的技法,能够传承下去,我能够有责任而且有义务,把绘画的这个技法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作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吧!”

祁祯还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孝子。正值母亲八十大寿,作为儿子,祁祯以画家的方式,用几个月时间为母亲精心创作了一幅大作!这,便是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最亲切最珍贵的礼物!

祁麟云,字德与,曾用名祁传德,祁祯, 1949年出生于山东鄄城,天性爱画, 师承王小古、汪长庆、陆抑非教授,并得田世光、俞致贞、喻继高、孙其峰诸前辈悉心教诲。祁麟云先生曾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供职于济南军区创作室,荷泽地区文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全国博爱工程实施委员会高级画师, 北京世纪实力画院副院长。

祁麟云先生精研画理,善于思辨,崇尚自然,重视写生,继承传统,志在创新。他的画由自然美形态向艺术美形态发展深化,以简洁、含蓄、典雅、淳朴为至高原则。他的画是对自然生活的再创造,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深得“天趣自然之妙”,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祁麟云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还出版多种年画,专著有《新编芥子园画传》、《祁祯花鸟画选》、《中国当代名画家艺术研究•祁麟云工笔花鸟画艺术》、《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祁麟云》、《工笔花鸟画范——祁麟云牡丹作品选》、《工笔花鸟画范——祁麟云鹰作品选》等。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入编多部画册,《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文汇报》等媒体都作过专题介绍, 其艺术传略也被载入国内外出版的多种典籍。

多年来,祁麟云的书画作品还应邀在法国、日本、美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扎伊尔、刚果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等展出并被多家美术专业机构及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高端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