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株牡丹,独占人间第一香;
他是一只雄鹰,腾空万里遨苍穹;
他是一位歌者,
吟唱一首又一首自然之歌、生命之歌•••••
-------- 题记

读罢祁麟云(祁祯)一幅又一幅千姿百态的牡丹、苍鹰图,也读罢一幅又一幅风情万种的瑞花珍鸟图,我目睹了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至高境界和动人风采,再来读他那张令人感动、永远平和的脸。这是一张饱经沧桑、历经忧患刚毅的脸,这是一张以苦为乐、笑对人生亲切的脸,这是一张荣辱不惊、大彻大悟平淡的脸。满面纯净、满眼真情,透出深沉与睿智,写着仁义与坦荡。诚如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所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以为一个没有海一样宽厚、山一样雄浑、云一样飘逸、月一样高洁品性和才华的人,是不可能画出如此富有人格魅力和灵性光彩的工笔画来,更不会取得成功。
祁麟云(祁祯)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他的名字已蜚声中外,名满京城,他的作品已受到各阶层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引人注目的不只是他的作品在全国性的诸多大展大赛中展览并获奖,也不只是他的巨幅工笔花鸟画在中央军委最高司令部中悬挂,他还多次应邀赴法国、美国、日本、印度、加拿大、新加坡、扎伊尔、刚果等许多国家参展,诸多作品被国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甚至被多国元首以及国外政要指名认购。一时同,他的作品轰然成为国内外军界、政界、美术馆、博物馆、大使馆、收藏家以及各地画廊争相珍藏的藏品,取得了令当代美术界瞩目的成就。当然,我们无须把这些褒奖看得过分权威和神圣,但是,对于一个艺术探索者来说,毕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标志着他的艺术探求精神和探求成果得到了肯定、赞许和鼓励。名利本身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它的价值是,给予了创作者以信心、勇气和力量。由此,人们想知道的是,画家走过的艺术历程和他探索的方向。
生命就该拼命
祁麟云(祁祯)出生于山东曹州,此地乃尧之封、舜之壤、禹之迹、汤之都,是牡丹之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故曹子民胸襟广阔、聪明智慧、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敢为人先。他穿过军装,一干就是19年,故有热血男儿的一身正气,铸就了 “ 英雄肝胆民族魂 ” (祁麟云诗句)的铮铮铁骨。他当过文联主席,作为一个负责各个协会的官员,他更愿意把美术、书法、文学、诗歌、音乐、戏剧、舞蹈努力串成一本厚书,让自己低下头来认真阅读。在读书中思考,在素绢墨色中挥洒激情,是他的生命状态,废纸三千,不分昼夜,是他成功的秘诀。祁鳞云说:“ 生命就该拼命,拼命的人生是富有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他由衷地感激家乡的画家王小古先生教他学画牡丹、汪长庆先生教会他画鹰,是他们将他带进艺术的园地,开启了他智慧的阀门。他也感激中国美院陆抑非教授的谆谆教诲,使蕴藏在他身上的艺术天赋被唤起、被激发。从那时起,他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领域,并开始充满乐趣和艰辛地探索。他拼命地在这块园地里耕耘,如同 “ 耐得寂寞苦行僧 ” (祁麟云诗句),不论寒暑,不分昼夜,不知疲倦,书法和绘画同行,白描和色彩并举。他没有寻找捷径,而是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根系人手,走进古人,走进传统,在临摹古画、研读画理、解析古法的过程中,“入古人之神髓 ”。
追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源头,不可不从宋徽宗赵佶说起。作为一代君王的明智和昏庸,暂且不作评论,然而他的瘦金书和工笔花鸟画的独特风骨,在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上却不能没有他的浓重一笔,他是当之无愧的开宗立派人物。祁麟云便是踏着这位帝王的脚印,从宋人《出水芙蓉》的清雅到崔白《寒雀图》的冷逸,从赵昌《写生蛱蝶图》的写真到边景昭《松竹图》的天趣一路走来,再从陈老莲的《荷花鸳鸯图》、吕纪的《四季画鸟图》、林良的《双鹰图》、恽南田的《红梅山茶图》、居廉的《花卉昆虫图册》一一走过,祁麟云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艺术之旅,汗水与墨水,快乐与痛苦,理解与费解,无时不在交替地困惑着他。就在这长期的艰辛探索中,祁麟云(祁祯)收获了古人表现花鸟的形和神所使用的多种技法---包括白描法、丝毛法、勾填法、没骨法以及由此衍变的用笔、运墨和设色等各方面的多种技法。当他走近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人物于非闇、陈之佛、俞致贞、田世光、孙其峰、喻继高时,他们的卓越才华、戛戛独造的精神和借古开今的风格,深深感动着他、激励着他。在他逐一地进入每一个画家花鸟世界之后,他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在与他们之间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之后,他体察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读懂了他们的创造。他忘不了在中央美院课堂上,田世光教授给予的点拨,他也忘不了在孙其峰家中,聆听老教授的真传。他在 “ 顿悟 ” 中茅塞顿开,进一步逼近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获得一份清醒与一份自信。
这份清醒、使他走出他们所能代表的传统。
这份自信,使他走出属于自己的面貌和创造。
如果说,在此之前,祁麟云(祁祯)拼命于工笔花鸟画技法的熟练掌握,从“无法” 到 “ 有法”,属于他的模仿阶段,那么,在此之后,他清醒于对 “成法” 的不满和创新的要求,并渴求获得一种能充分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独有方式,他开始进人到自我风格的追寻阶段。从模仿阶段上升到风格阶段,其实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正如花鸟画大家吴昌硕所云:“小技拾人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 要 “ 自立成家 ”,要突破 “ 成法 ” 走向新的 “ 无法 ”,必须以科学求真的精神,变师古人为师造化,变临摹前人为师法造化,这是祁麟云从古今大家成功的创造中所悟出的经验,于是,祁鳞云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拼博。
画家的视野从庭院、室内走向了山野,走向了大自然,他画天空中展翅翱翔的苍鹰,画植物园里姹紫嫣红的牡丹、芍药,画无际池塘中的莲叶、翠鸟,画农家房前屋后的花草家禽,画大壑山坡下的山花野卉,画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中的无名花鸟,从中原大地到北国江南,从云南边陲到京都古城,名花、异草、珍禽、野卉大都收人了画家笔下。他不是走马观灯似的浮光掠影,也不是蜻蜒点水般的点到为止,而常常是带上水和干粮,坚持对景写生,或精心勾勒,或放笔直取,一画就是三五天,那种忘我执著的精神,从他白描速写画稿可以等身的惊人数量可见一斑。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 天赋、勤奋和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三个要素。” 我认为 “ 立大志 ” 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有志者事竟成 ” ,无志的平庸之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祁麟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雄心大志,因为心有大志,才使得他如此勤奋,如此拼命。他常讲,对于人生来说,后来的成就,包括各种兴趣和爱好,几乎无一不是来自童年。的确如此,是家乡先贤新秀、英才辈出的历史让童年时代的祁麟云刻骨铭心,立下了 “ 见贤思齐 ”、“ 不愧于人” 的大志;也是家乡牡丹的万紫千红让童年时代的祁麟云热爱家园、珍视美好,滋生出表现花鸟世界的欲望,“ 锦羽富贵相媲美,天上人间共此春 ” (祁麟云诗句),并藉此 “ 托物言志 ”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艺术贵在创造
成功的艺术几乎可以展示作者的心灵,当论及一个画家的艺术时,固然离不开对他的经历、性格、气质和知识的考察,然而既是评价他的艺术,主要的依据,当然只能是他的艺术作品。
犹如生活本身那样丰姿多彩、争奇竟妍,祁麟云工笔花鸟表现的题材十分宽泛。他一往深情地驱遣着自己的彩笔,潜心于生活之中,游目澄怀,广撷博取那些最能令人产生感性生动的审美意象。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玉兰、水仙、牡丹、芍药、月季、玉簪、百合、春枝、秋叶生机勃勃,著手成春,他纸上的麻雀、山鸡、喜鹘、戴胜、白头翁、蜡嘴、八哥、鹌鹑、仙鹤、鸳鸯、锦鸡、白鹅栩栩如生,仿佛可以听到它们的鸣叫声;他挥写的苍松、翠竹劲健挺拔、郁郁葱葱;他丝毛烘染的雄鹰、孔雀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咪。他所创造的第二自然,充分表达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怀。
他的作品造型准确,工整逼真,但又绝非是自然的照搬和再现,而是通过自然,反复观察,认真揣摩,捕捉 “ 物之微妙 ”,研究 “ 物之理 ”,描写 “ 物之神 ” 的结果。祁麟云凭藉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运用纯熟的写实技法描绘要表现的物象,将自己的意念和意趣倾注在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他掌握了花木生长的规律,雨、露、风、晴的天时变化,鸟禽习性和飞、鸣、食、宿的生活特征,同时对鸟禽的解剖和毛羽色相的浓淡、明暗也作过细致地了解。正是由于他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知识,所以对鸟禽的瞬间神态、花木的生长动势,都能心手相应予以自如地表现。从他的许多精品来看,画家不以表面的形似和熟练的技法为目的,重要的是他在艺术上要求把描绘的物象予以深化,放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新的意境,新的情趣,把花卉的自然神态以及各异的习性特征,连同鸟禽在大千世界里的天真意趣一起刻画出来。古人取象单纯精粹的特点被继承下来,但比之古人祁麟云更强调了花鸟与其生存空间的密切联系,花与鸟开始在宇宙中融出融人,开始与山水共生共荣,开始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生态展现出无尽的生机,成为与现代人的感情生活和审美体现更密切的对象。
古代兴盛期的花鸟画家,虽曾认识到花鸟画“移神遐想”的 “寓兴” 功能,接触到创造意境的问题,而在实际创作中,却往往沿袭传统的惯性,以牡丹寓富贵,以鸥鹭寓幽闲,走向了类型化与象征化。祁麟云的工笔画则以 “工而尚意” 的明确认识,以现代人的眼光和心灵在感受生活与自然中直接捕捉 “画外意” 与 “意外妙”,既保持了新鲜强烈的 “览物所得”,又以所养所崇升华了境界,因而创造了异彩纷呈又洋溢着内在美的动人意境,并赋予崭新的时代精神。他画《国色天香》、《春满人间》,表达他对祖国的祝福;他画《竟翔》、《西山秋色》,描绘他对流光的珍爱;他画《历尽酸苦到甜时》、《玉兰满枝》,抒写他对生命的感悟;他画《高洁》、《王者香》,表达他心中的追求和向往。他画《风来花自舞》的欣欣向荣,他画《无尘》的人格魅力,他画荷花的冰清玉洁,他也画松鹰、飞燕的刚阳气质与盎然生机,他还把曹州的牡丹反反复复地搬上画面,表达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他把春天的芬芳、夏天的明朗、秋天的金黄带劲他的花鸟,他把华贵、典雅、高洁、青春、生命与希望带进他的花鸟,使花鸟带上人格与人品的神采,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更是画家心中的追求与理想。
就艺术语言和形式技巧的深入探讨和有效更新而言,祁麟云的工笔花鸟画显示出三大特点:一是 “ 简 ”,二是 “ 雅 ”,三是 “ 深 ”。这里的 “ 简 ” 不是单调,不是空疏,更不超肤浅,而是凝练和集中,是经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之后得来的效果。表现在构图上是空灵、简约、通透、疏朗,虚实相生,主体突出,凌空自若,情景交融;表现在 “ 骨法用笔 ” 上是强化线的功能,是线的提炼组合的高度归纳、概括,一笔不多,一笔不少,“ 笔简意全”、“ 形简神全”。这里的 “ 雅 ”,是指画家设色的品质,丰富和谐,高雅抒情。画家重视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统一色调,使之与清新、淡雅、恬静的意境相结合,力避 “红绿火气”。画家善于用水、用粉,趁设色未干之际,以水或粉再作勾写点染,因而色调更显淡雅明洁。这种淡彩,特别能表现“积而初霁,晴气欲喧”瞬息多变的色感,显得珠圆玉润。这里的 “ 深 ” 指他的画 “ 情深 ”、“ 意深 ”。祁麟云是传情写神的妙手,特别善于捕捉、描绘对象稍纵即逝的动势和神情,总是将花卉和禽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他的花鸟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荷塘中一对鸳鸯的相依相伴,春风里几只飞燕的顾盼传情,红梅上两只喜鹊的声声欢叫,葡萄下两只阳雀的喃喃细语••••••看祁麟云的花鸟,情由境生,境由心出,仿佛是江南丝竹的袅绕之音,婉转悠扬,又好像在读那些善于遣词炼字诗人的精警诗句,语言精美而又经得起反复玩味,由此引出隽永的情调和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 “ 深 ”。欧阳修论诗,标榜一种 “ 深远阔淡 ” 的境界,我以为这也是祁麟云工笔花鸟画所特有的境界。
祁麟云(祁祯)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花鸟画家,他画了许多方面的题材,但他最钟爱、最能体现他风格与人格的还是牡丹与苍鹰。这是他人门的题材,是他花功夫最多的题材,也是最能体现他内心世界的题材。
若干年来,无论是在中央美院神圣的课堂上,还是在植物园明媚的阳光里,无论是军旅生活的紧张,还是地方文联领导者的繁忙,无论是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的学员,还是名扬遐迩的著名画家,无论命运安排了怎样的结局,情感里接纳了怎样的起伏,祁麟云唯一放不下的是他心中的工笔牡丹。他坚持在牡丹园进行户外写生,连续有16个年头,他把牡丹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作为一种生命进化现象加以考证。他研究它的花头、花叶、花枝的造型,他分析它在阴阳向背时透视角度的差异,他观察它的生长规律以及在风晴雨露中的不同的变化,进而在大量索材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古今画人难以解决的牡丹花头的“起楼”问题,一改传统花头“单薄”、“平头”、“概念”的弊端,以薄如蝉衣的花瓣的起承转合,组成丰富的层次,渲染出里外正反面的光感、质感和体积感,像绣球般地团团隆起,雍容华贵如贵妇,铁骨铮铮似硬汉,清新鲜丽如少女。正如他在一幅《牡丹图》中所题 “ 笔下牡丹伴平生,不为华贵与雍容;人赞芙蕖性高洁,我爱牡丹骨铮铮 ”。为了表现不同花色牡丹的品质,他不仅画出朱衣牡丹的富丽、白玉牡丹的高洁、姚黄牡丹的明媚、魏紫牡丹的高贵、蓝牡丹的清新、粉牡丹的娇艳,还以墨叶、花青叶、绿叶、石青叶四种不同色彩的花叶相衬,以突现或典雅、或明丽、或清逸、或堂皇之象的意境。祁麟云的工笔牡丹早已走出了传统意义的形神规范,在牡丹的美丽中注人了他的功力与创造、内涵与想象,并最终将其纳人现代人的审美语境之中。祁麟云说得好,他要画出牡丹的气质和精神,“ 因为牡丹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繁荣和整个民族的灿烂 ”。
祁麟云(祁祯)的苍鹰又带你进人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个给人奋发、激励和鼓舞的世界。画面上的苍鹰或 “ 侧目昂首 ”,或 “ 搏翼九霄 ”,那种威武与雄壮,那种庄严与强焊,读来令人心高志远、荡气回肠。
严格地说,题材的选择对于画家艺术风格的创造并不起决定作用,现代绘画往往强调借喻,强调符号性,强调属于自己的感情承载物,这就需要画家选择某一题材后进行深人地研究,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对题材进行个性化的把握。毫无疑问,祁麟云对于苍鹰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喜欢苍鹰那种高瞻远瞩、雄视万里的雄姿,他也喜欢苍鹰那种搏击长空、直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也是画家自己内心情感的折射。这种对鹰 “ 羽不华丽鸿鹄志 ” (祁麟云诗句)的认识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得非常理性,他的一树一鹰的图式,严整中有一种肃雅之美,平和中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单纯的造型传达出一种气势,这似乎经过精心设计的气势造就了种平面化的雕塑感,壮美、优美兼而有之。
祁麟云(祁祯)告诉我,他爱鹰、画鹰,还养了十几年的鹰。他观察它、熟悉它、了解它,洞彻它的习性,详悉它的神态,因此,他的苍鹰不仅造型生动、精致逼真,而且富于神韵,充满生气。他继承了宋、元以来工笔画鹰的传统技法,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画形、光、色处理的有益技法,创立了一种整一不琐碎、大气不甜俗的新画格。他强调鹰爪、鹰嘴的刻画,以强化鹰的坚毅刚强的性格;他注重鹰眼的描绘,以突现鹰的敏锐犀利的目光;他没有背离传统以线造型的程式,却力求笔线的劲挺、洗炼和力透纸背;他运用光影的作用,突出羽毛的光泽和虚实;对于鹰的羽片构成、羽毛结构间的起伏、形色的变化,哪些应着力表现,哪些应予以省略,都根据作品的需要及画家的意图进行再创造的整合。他用色古雅,色薄而明快,不轻易施重墨、重色,尤其是白鹰的沥粉妙用更为独到,浓淡厚薄恰到好处,略加渲染、丝毛,那圣洁明亮的白羽质感即刻显现。环境的表现且以松活的半工半写语体配景,与主体的工整谨严形成对比,使主体更为突出,更为鲜活,画面的空间感和气氛也更为浓郁。这种以成见实、以少多的手法,使作品显得更加纯粹、旷达而高远,的确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任何艺术情趣的传达都与艺术语言的选择有关。没有对于绘画语言的探索和锤炼,是很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也很难赋予作品以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个人情怀。祁麟云的才情在这里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作品也如传统工笔那样注重勾勒和用线,但其工笔技法和表现法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突出现代造型意识对他的影响,呈现出强烈的个人情怀和高扬的生命意识,同时显示出很强的绘画性。显然,祁麟云是在创建自己的艺术语言特色,在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参与了一个时代对中国花鸟画现代形态的建构。
风格也是人格
提到风格,人们自然会记起法国启蒙思想家市丰所说的“风格即人”那句名言。这一由于高度概括而显得有些含糊的警句,的确道出了艺术风格的一个核心、本质的特征。这里所谓的 “人” 显然是指作者本人。黑格尔这样解释道:“ 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典论》一书认为文章 “ 巧拙有素 ” 的不同风格是由作者个人的天赋、个性所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稍晚一些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又作了补充,认为风格还与作者后天的才学修养有关。他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 ”。“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他们认为艺术风格取决于作者本人先天禀性和后天学识的意见,一直为后人所赞同。
现代花鸟画大家潘天寿更为明确地指出:“ 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远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故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自数十年中,每仅几人而已。”
祁麟云就是这样一位 “ 特殊作者 ”。
他是军人出身,讲究规矩,行得端走得正,若是工作或去冲锋,只能奋不顾身,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肝胆相照,这是军人作风,军人气派。执著于绘画,他毫不含糊,走的是正路,不屑于旁门左道,讲究的是传统规范,下的是拼命工夫,练就的是过硬本领。他是性情中人,真诚淳朴,有君子之风;于人于事,方方正正、实实在在,光明磊落;于书于画,虔诚严谨,扎实缜密,勤勤恳恳。在当下的浮躁时代,他能以宁心静气的心态专注于艺术,这种治学精神正是他人格的体现。面对他的画,我们像直接面对一个真诚的灵魂。
他深知,文化内涵决定着文化品位的高低,而画家自身文化修养对艺术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自古以来画家多注重对画外之功的修炼,以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的努力来超越自身的凡俗之气。祁麟云无家世背景,也未走学院派系统教育之路,完全在于个人的 “ 顿悟 ” 和 “ 渐修 ”,通过后天的修养,使自己内敛着渊博的学识。也许部队就是个大学校,使他有条件、有时间接触了油画、水粉、版画、连环画、插图等多个画种,从中汲取了姐妹艺术表现的优长,尤其是西方明暗、色彩、构成等绘画理念的渗透,对他后来工笔花鸟画风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文联就是个大熔炉,使他有条件、有时间与文艺界名流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他从作家的小说里,读到了文学家的想象力;他从诗人的诗词里,读到了诗情画意的浪;他从音乐家的曲调里,读到了节奏和旋律;他从舞蹈家的舞姿里,读到了舞蹈语汇的丰富与含蓄;他从戏曲家的唱腔里,读到了高亢与激越。艺术的融会贯通使他惊奇地发现了 “ 异曲同工 ” 之妙和相辅相成之效。
他读史、读论,从源头上理清了中国绘画各历史时期的形态与风格;他读古文、古诗,在中国国学的经典中陶冶自己的人格和情操;他读美学、哲学,体验着东西方文化的沉浮与苦乐。他庆幸命运让他降生在人杰地灵的曹州大地,使他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陶染;他庆幸命运又将他送进了军营,使他获得了淬火锻造后的意志和坚强;他感激一路走来的道路上,给予他礼遇、厚爱和帮助的师长、同道们,使他增强了自信,丰富了羽翼。多年的以苦行为生,以苦读为伴,为的就是点燃绘画的灯烛,用以照彻自己,也照彻自己周围的人群。
当他第一幅创作《孔雀牡丹图》入选参加在法国举行的国际艺术节展览时,他就立志要创作更多的这样的成功作品献给父老乡亲,留给千秋岁月。这是祁麟云心目中追求的宏愿,是他人生的大美境界,也是他多年乐此不疲的动因。
古人论画尝云:“ 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一个 “ 志 ” 字,一个 “ 思 ” 字,记录着祁麟云为之奋斗几十年的艺术人生。祁麟云(祁祯)的花鸟是真情的,像他自己一样。在他忘情的创作中,他把生命注人花鸟,花鸟有了灵性、真趣;他把思考注人花鸟,花鸟思接千载、借古开今;他把情感注人花鸟,花鸟有了人性;他把人格注人花鸟,花鸟可信可亲。大凡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艺术作品总都带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之美。祁麟云(祁祯)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在那薄薄的宣纸上,他用笔墨和色彩反反复复书写的是人间的正道与艺术家的良知,并通过诗文题跋让人们领略到,中国的诗、文、书、画一旦交融于一的无比魅力,体验一次诗文韵味、花鸟写照是怎样带上圣洁的人格与崇高的境界走进人们的心灵。
他在一幅《富贵图》中题道:“ 写来一帧富贵魂,不求形似贵精神;待到万民同庆日,天上人间一般春。” 他把美丽酒向人间,把芳香留给世界,祝愿天下人走向共同富贵、共同繁荣的人间天堂。他在自题诗中写道:“一生只为丹青苦,功名与我如浮云;不居庙中也修道,半是画人半僧人。” 诉说着他淡泊名利、一心为艺的苦学精神。他在《黄鹂牡丹》图中题道:“ 根植曹州沃土中,花开姹紫与嫣红,黄鹂一声春色美,依然梦中故园情。” 表达他念念不忘故土的深情。他又在为老母亲祝寿画上题道:“ 心写丹青卷,羔羊跪乳情,念儿常观画,画即儿娇生。” 寄寓对慈母的一片孝心。他画《令箭荷花》以警世:“ 远离污浊独自芳,不与芙蕖争荷塘;七品为醒常廉洁,荷花插于令箭上。” 他画《苍鹰》以明志:“ 侧目昂首思凌云,展翅万里翱星辰;羽不华丽鸿鹄志,英雄肝胆民族魂。” 他画梅花 “不与百花竟次第,独留豪气万世存 ” 的品格,他画玉兰 “ 休怪玉兰花期短,唯恐凡尘污衣裳 ” 的气节,他画 “ 兰生幽香,无人自芳 ” 的自尊自强,他画 “竹高三丈,虚心到老” 的人生状态。他规劝同道 “不求名利心不苦,不计得失人不俗 ”,他祝福好友 “ 但愿诸君皆富贵,他乡不忘故园情 ”,他警醒自己 “ 不与凡鸟栖同树,不与狮虎争山林 ”。清人吴雷发论诗有言:“ 诗本性情,固不可强,亦不必强。” 祁麟云的诗,多是由画意生发出诗性,是有感而发,是情动于衷,无论是言志、咏物的感慨,还是感怀、増友的愉悦,和他的画一样,无一不是书写他的真诚与坦荡、睿智和深邃。
祁麟云(祁祯)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让花与鸟承载着他的志向、人格、情感与思考,从热情走向理性,从生活层面走向了精神层面;让花与鸟在精心编织的情境里吟唱着一首又一首的自然之歌、生命之歌;让你浸泡在中国文化的渊源中领略中国艺术的博大,让你一点一滴精彩地去品味花鸟世界的美好与灿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着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艺术魅力。他以他的作品表明:一味迎合传统艺术导致的审美定向以及由西方现代艺术导致的审美变异都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在两者之间寻求新的语言模式,才能创作出当代文化所需求的作品来。可以这样说,祁麟云的作品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他找到了一条超越传统的路径。
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从传统形态在向现代形态过渡。在探求和建构现代艺术形态的大潮中,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有的大喊大叫而缺乏切实的行动;有的既有行动也发表宣言;祁麟云属于另外一类,即默默地潜心于艺术的实干家。他不张扬,不作声,不自吹自擂,只用自己的作品讲话。我断定,将来的美术史论家在回顾今天的这段美术史时,必定会特别留意于他的艺术和他的名字。因为他的作品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当代美术宝库,在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使命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008年3月20日完稿于北京王府公寓

祁麟云(祁祯)作品欣赏













































祁麟云,字德与,曾用名祁传德,祁祯, 1949年出生于山东鄄城,天性爱画, 师承王小古、汪长庆、陆抑非教授,并得田世光、俞致贞、喻继高、孙其峰诸前辈悉心教诲。祁麟云先生曾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供职于济南军区创作室,荷泽地区文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全国博爱工程实施委员会高级画师, 北京世纪实力画院副院长。
祁麟云先生精研画理,善于思辨,崇尚自然,重视写生,继承传统,志在创新。他的画由自然美形态向艺术美形态发展深化,以简洁、含蓄、典雅、淳朴为至高原则。他的画是对自然生活的再创造,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深得“天趣自然之妙”,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祁麟云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还出版多种年画,专著有《新编芥子园画传》、《祁祯花鸟画选》、《中国当代名画家艺术研究•祁麟云工笔花鸟画艺术》、《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祁麟云》、《工笔花鸟画范——祁麟云牡丹作品选》、《工笔花鸟画范——祁麟云鹰作品选》等。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入编多部画册,《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文汇报》等媒体都作过专题介绍, 其艺术传略也被载入国内外出版的多种典籍。
多年来,祁麟云的书画作品还应邀在法国、日本、美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扎伊尔、刚果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等展出并被多家美术专业机构及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高端人士收藏。